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工作经历的综合评估,代表一个人职业的成功,是组织行为和职业健康的核心因素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有助于降低离职率,提高员工忠诚度。

在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主动性人格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概念。但是大多数研究工作满意度和主动性人格之间关系的研究都是在西方背景下进行的,由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提倡中庸思想,以及在中国的工作场所中遵循严格的权力等级制度,高权力距离通常倾向于服从权威。因此,相比于西方人,中国人可能在工作场所中并没有那么积极主动,大多数中国人更喜欢呆在稳定的工作环境中,这导致了中国和西方员工在工作相关结果上的差异。

以博士研究生王宏霞为第一作者的中国人民大学雷雳教授团队,以590名来自中国东北石油矿区的工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项调查研究。该研究(2021)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考察了主动性人格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社会支持和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自主动机是一种重要的工作动机,主动性人格的个体通常拥有高度的自主动机。因此,为了实现自我目标,具有主动性人格的个体可能会积极向外部寻求社会支持,同时在内部寻求更高的行为取向(即,高度的希望感)。此外,以前的研究表明,更高水平的希望和社会支持可能是提高工作满意度的强大的个人和社会资源。基于此,该研究在中国背景现主动性人格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

该研究发现:

1.     主动性人格显著预测工作满意度,即个体主动性越强,其工作满意度越高。

2.     拥有主动性人格的个体会感知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拥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

3.     拥有主动性人格的个体伴随更高的希望,进而促进更高的工作满意度。

4.     主动性人格的个体感知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有利于希望的提高,进而促进工作满意度的提升。

该研究结果对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具有以下启示: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在招聘过程中评估候选人的人格特征,并选择、招聘具有积极主动的人格特征并能积极适应工作要求的候选人。

其次,组织应该向员工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比如,组织应该给予员工及时反馈,通过奖励来认可他们的贡献,定期组织团队建设活动来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并促进同事之间的相互合作。

最后,定期实施希望培训干预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指导员工设定具体的短期和长期目标,然后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目标设计有效的途径,如获得必要的技能或知识,来增强员工的希望水平,从而促进其工作满意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