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2月15日)发布的一项联邦研究发现,随着海平面在 2050 年上升多达 1 英尺,洛杉矶和美国其他沿海地区将面临频繁的洪水、基础设施退化和其他严重挑战。 该报告概述了美国沿海社区、生态系统和经济的一个令人担忧的新未来,并预测未来 30 年美国海岸线将经历与过去百年相同程度的海平面上升。 “这令人大开眼界——2050 年即 30 年后,并不遥远,”美国宇航局位于拉加纳达弗林特里奇 (La Canada Flintridge) 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科学家、该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本·哈灵顿(Ben Hamlington)说。 研究人员发现,到 2050 年,美国海岸线平均会出现 10 到 12 英寸的海平面上升。在西海岸,预计上升幅度将高达 8 英寸。 研究人员说,尽管对某些人来说,海平面上升一英尺可能听起来并不多,但它会导致沿海洪水频率显着增加——即使没有暴风雨或强降雨。 报告称,海平面上升的两个主要原因是海水变暖时的膨胀,以及冰盖和冰川的融化。这两个过程都是由与化石燃料和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全球气温升高驱动的。 哈灵顿指出,在大潮期间偶尔会看到洪水的西海岸社区很快就会受到一种新的“洪水制度”,即使是很小的潮汐也会将海水送上岸。 “与任何地方一样,在西海岸,我们的海平面上升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哈灵顿说。 加州海平面上升遇到西部特大干旱条件的前景只会增加该地区独特的不稳定性。尽管干旱和海平面上升没有直接联系,但“它们既是我们预计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后果和负面影响,”哈灵顿解释。 该报告更新了 2017 年的联邦海平面预测,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美国宇航局、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其他政府机构的研究人员领导。他们共同强调,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已经对国家构成“明显和当前的风险”,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未来几十年和几个世纪将继续恶化。 他们说,研究人员使用潮汐仪、卫星观测和计算机建模来越来越精确地缩小海平面上升预测的范围。 “这份报告给美国敲响了警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局长里克·斯宾拉德(Rick Spinrad)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带有一线希望的警钟:它为我们提供了现在采取行动所需的信息,以便为未来做好最好的定位。” 数以千万计的美国人和全球数以亿计的人生活在面临沿海洪水风险的地区。 报告称,到 2050 年,东海岸的海平面上升幅度可能高达 14 英寸,墨西哥湾沿岸的海平面上升幅度可能高达 18 英寸,区域差异主要归因于陆地高度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说,海平面上升“并不是单独行动的”。下沉的土地、风暴潮、海浪影响和其他沿海洪水因素将共同显着增加沿海社区的风险。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家海洋服务局局长妮可·勒博夫(Nicole LeBoeuf)的说法,按照今天的标准,中度洪水已经具有破坏性,预计到 2050 年发生的频率将是今天的 10 倍。 海平面上升也对道路、供水、发电厂、油气井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以及通过供应链到达的几乎“我们使用、吃和穿的一切”构成重大风险,勒伯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勒伯夫指出,40% 的美国人口居住在离海岸 60 英里的范围内。“沿着这些海岸线将会产生高度可变的影响,我们经济、收入和税收基础的很大一部分就在那里,处于前沿和中心位置。” 美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地质学家帕特里克·巴纳德 (Patrick Barnard) 表示,在加州,影响可能是严重的:海平面上升一英尺导致的每日陆上洪水相当于价值约 150 亿美元的财产处于危险之中,并将影响约 38,000 人。 他说,由于海平面上升,每天涌出的地下水也可能使另外 35 万人和价值 1000 亿美元的财产暴露在外。 “肯定有很多低洼社区发生季节性或年度高潮洪水,”巴纳德说。威尼斯(Venice)、海豹滩(Seal Beach)、纽波特(Newport )和亨廷顿海滩(Huntington Beach)的部分地区都是例子。“他们已经处于那种边缘,海平面再上升一英尺将增加这些社区的洪水频率。” 海岸侵蚀——已经在加利福尼亚、路易斯安那和南佛罗里达引起关注——也将随着海水上升、侵蚀海边悬崖、威胁当地房地产并永远改变生态系统和海岸线。 巴纳德说,很难想象像洛杉矶这样的城市沿海地区会完全撤退,但“保卫海岸的成本肯定会更高,而保留海滩的成本也会更高。” 洛杉矶县的另一份报告显示,虽然一些居民可能会选择搬迁,但许多最容易受到沿海洪水和其他气候变化危害的社区是行动不便的低收入社区。 除了预防之外,对海平面上升的反应越来越多地涉及适应和缓解。最新报告称,即使全球排放量和气温降低,海平面在未来几十年和几个世纪内仍将继续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海洋对已经发生的变暖做出了持续反应。 但这并不意味着失去所有希望。虽然对 2050 年的预测更加确定,但研究人员表示,当前和未来排放量的减少仍可能改变未来海平面上升的幅度。 信息来源:LA times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