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云南盛产文化产品。个旧斑锡、剑川木雕、华宁土陶、建水紫陶、滇绣唐卡、彝族刺绣、掐丝珐琅这些人们熟悉的云南特色工艺品,在版权的保护下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随着云南版权作品近年来的快速增长,民族民间非遗文创作品的登记量也越来越多,作者和企业的版权意识不断增强,版权价值日益凸显。
利用旧工厂改造的昆明拾翠国际民艺园区,作为全国和全省的版权示范园区(基地),正在积极探索和尝试对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园区对具有创造力和生产力的企业和个人,从空间、服务、销售、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帮助民艺企业转型,打造出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第一聚合平台,将民间文艺产业价值最大化发挥。
许多民族民间非遗文创产品正通过“走出去”的方式,进一步激活版权价值。取材于独龙族人服饰的“彩虹毯”项链,云南特有的基诺族、纳西族、哈尼族,独龙族等十五个民族创意旅游伴手礼,以云南省博物馆国宝级文物,如牛虎铜案为设计元素的文创产品,依据蜡染、瓦猫、风筝等地方特色衍生出的各式产品,亮相各类型文化展会。它们呈现了浓郁的“云南味”,文物与非遗的新生,民族与时尚的融合,也让更多人看到其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
《云南省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提出,将从推动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和对外推广、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项目、打造云南特色版权产业品牌等方面,促进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文艺工艺的运用转化,支持版权创新创造,打造以“金木土石布”为核心的优秀版权产品;加强非遗文化挖掘整理和保护运用,扩大规模化生产,形成有较大影响力的版权品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